半导体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处于整个先进制造业的心脏位置。在经历了「卡脖子」、「车芯荒」等一系列发展进程后,站在2024的时间档口,几股势力由内而外重塑整个行业,半导体行业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应对?
1.行业迈入温和复苏期
自1978年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呈现出每4-6年为一轮周期的节奏。在上一周期中,随着计算机与智能手机的旺盛需求,行业在2021年被推到峰顶,并在半导体各个细分板块开启了一整段高库存、低需求的下行期。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位运行」后,诸多研究机构都纷纷预测半导体行业将在2024年进入复苏轨道。根据Gartner、IDC、WSTS等全球市场机构预测的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增速将超过两位数,平均预测增速在13%-15%左右。手机、PC和服务器传统三大市场仍是牵引2024年国内半导体市场复苏的主力,消费、军工和新基建继续成为半导体内需的重要支撑点。然而,受到宏观经济、全球政治的影响,以及近年来人们愈发习以为常的黑天鹅事件冲击(虽然无法预测黑天鹅事件的内容和时间,但几乎可以确定「黑天鹅」每年必不缺席),复苏周期的节奏可能是相对温和。
2.两股力量重塑行业格局
除了行业周期以外,技术创新与各国政策是影响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另两个重要变量,这两股力量不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都直接影响到半导体行业的游戏规则和竞争格局。
技术创新方面,例如生成式AI、Chiplet、氧化镓、HBM超带宽方案,新型存储器等高速发展的趋势,都在为行业带来巨大商机和新的挑战。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英伟达成为了2023年几乎唯一增长的大型半导体企业。据德勤预测,AI芯片市场2027年收入有望达到半导体销售额的50%;5年内生成式AI将有可能独立进行芯片设计。
政策方面,各国都将半导体行业发展视作国家战略的高度,进入以高密度政策对行业进行扶持与保护的阶段:美国政策围绕加大投资和对华制裁;欧洲围绕提高产能,保护局部市场领先地位;韩国依靠税收优惠,获取大企业投资承诺;日本着力于国家间的战略合作;中国依靠财税政策、专项计划等多管齐下,支持产业发展和产业链重点环节突破。
3.国产替代进入平台期
从2018年开始,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加速。尤其在制造端和设备端,国产化比率快速提升;自主化产业链初具雏形。然而,快速的国产化进展也意味着国产替代开始进入平台期,下一阶段的进步需要在关键环节不可或缺的攻坚。
从细分赛道看,芯片设计呈现国内企业多而不强的特点。企业集中在传统消费电子、普通工控安防、智能设备周边芯片等,高端数字芯片方面还有待突破。设备方面,量测、光刻等最尖端领域的国产化率相对最低,攻坚也最为迫切。材料、制造、封测等各个环节也都呈现出相似趋势,随着技术差距正逐步缩小,国产化率迅速提高并开始进入平台期;而进一步的突破则需要在高端领域的攻坚破壁,继而迈上国产替代的新台阶。
4.出海成为新战场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拓展很自然地为半导体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构建产业链的契机。
此外,新能源借助自身在国内市场和竞争中培育出的技术和产能,进而开拓海外市场,也是值得半导体在内的很多行业效仿的模式。对中国半导体而言,海外市场仍然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海外市场销售,反哺自身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中国半导体持续发展,并适应更激烈全球竞争的新引擎。
1.夯实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才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产品竞争力决定企业竞争力的行业;半导体企业需要夯实承载自身产品竟争力的关键岗位。这些关键岗位往往处在业务流程的枢纽位置,贯穿整个业务流程。也正因此,这些岗位(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的人才往往需要具备复合型人才的能力特征。
2.关注兼具备带队与带教能力的中层
半导体人才多年来呈现「局部过剩,总量不足」的特点,尤其在关键业务环节的尖端人才总量上一直保持较大缺口。半导体企业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应不仅限于外部寻才,更应关注在此岗位序列培养一批兼具带队与带教能力的中层领导者。从而让中层领导者扮演「燎原之火」的角色,在实战中建立起内部的人才供应梯队和造血能力。
3.提升营销竞争力
虽然行业正逐步走出高库存、低需求的周期,但在不少细分赛道中仍将面临供大于求的内卷竞争,这意味着半导体企业需要在营销端提升竞争力。此外,海外市场的机会把握,同样需要强大的品牌和销售能力作为支撑。
基于近年来DDI所积累的半导体/高科技行业中高层人才大数据,我们观察到行业人才呈现以下特点:
善于创新,疏于变革:相比于中国全行业人才数据,半导体/高科技行业的人才更具有企业家精神,更善于结合对市场和技术的洞察,提出创新想法。然而在如何看到方向后发起变革,并带领组织适应环节变化,向既定方向转身则稍有逊色。
战术决策,胜于战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考力,在制定日常战术性决策时,往往思路清晰,决策质量较高;而在战略方向抉择时,则容易落入取舍的困境,往往虽能看清局面,但缺少把握战略重点的商业智慧和战略取舍的果决。
更擅用兵,不擅养兵:在组建团队,搭建流程机制,并带领团队围绕目标展开努力方面优势显著;而在如何有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带教,在实战中授权赋能,锻炼队伍等方面,则有明显的短板。
关键岗位的识别与培养
关键岗位是承载竟争力的关键环节,半导体企业需要在识别关键岗位方面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将前瞻性的业务需求转化为对人才的要求,发动人才选、育、用、留的引擎。这一系列的技能并非行业领导者当前所擅长的,因而需要加以更特别的关注。
提升中层领导者带队与带教能力
行业领导者普遍存在善于带队,而不擅带教的特点。半导体企业需要关注各层领导者日常带教能力的提升。尤其避免核心序列的中层领导者太关注于任务本身,而忽略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辅导团队,提升团队战力的机会。
提高行业领导者的营销竞争力
行业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创新力和决策力,而在如何将这些内在思考转化为面对客户的营销影响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此方面的补强可能需要企业帮助领导者开启更充分的换位思考,与专业立场的深度思考形成互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行业领导者在全球视野方面存在不足。如何放下预设,理解和尊重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可能是影响出海业务成败,防范海外风险的关键所在。
DDI重磅发布报告「智能制造人才发展趋势报告」,将以当前行业现状为出发点,深入剖析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探讨这些趋势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我
们将重点关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四大关键领域:新能源、新能源车、半导体以及传统制造业,从行业挑战到人才现状进行全面的探讨。最后,结合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和留用建议,并通过提供相关案例作为参考,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