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数字时代的发展,众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一路高歌猛进,并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许多人认为,传统大型企业背负着许多历史包袱,又缺少快速变革与创造性颠覆的基因,因此对其存在「后浪推前浪」或「腐索御奔马」的担忧。对比那些带有互联网基因的行业新秀,转型看似是一场大型企业不占上风的对垒,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最新发布的「与数字时代共舞:企业及人才发展动态适应性调研」,为了更好地分析和描述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本次调研引用了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发布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 T/AIITRE 10001-2020」,对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等级进行了定级: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成立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企业(常被称作「大象」企业)其数字技术应用等级较高(如下图)。这表明许多传统的成熟企业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数字世界,并非如想象中那样裹足不前或是陷入被动的防御之中。
那么「大象」企业为何依旧会「跳舞」呢?通过进一步访谈,我们捕捉到了以下典型特征:
数据资产雄厚:大型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过往数据,容易转化并建立起自己的数据资产。
竞争壁垒高:自身的资源优势外加生态圈中的资源倾斜,大型企业更容易加固并发挥原有强项。
容错空间大:大型企业面对转型有更大的容错空间,相比小企业有更强的承受能力。
「法制」更健全:企业规模越大越擅长运用不同机制手段来促进组织运转,数字技术反而为其增添助力。
由此可见,扎实的积累以及完善的机制流程帮助了这些「庞然大物」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时代。
虽说数字时代,许多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在新的商业环境中乘风破浪,但仍有许多企业转型数年,却依旧停滞不前。同样,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误区。
原因1:没有找准企业自身的生态位
数字技术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商业环境和竞争格局,许多企业陷入了数字化竞争的焦虑之中,一面担心自己会跟不上未来飞速的发展或者错过市场红利,一面担心投入巨大成本却看不到转型的结果。而这些焦虑,很多是源于企业没有找准自己的生态位——不知自己在商业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也不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环境条件。始终拿着他人的「地图」谋求自己企业的出路,即便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也会因目标和定位不清晰而收效甚微。
原因2:仅靠技术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时代,「技术」是敲门砖而非万能药。在转型初期,单凭技术与专业人才的支持,多数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等级比较容易抵达流程级,然而若要企业内部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的互联互通,考验的是运营是否高效,战略是否能落地,仅有技术的「战衣」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如何做比较好呢?或许现在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在报告中尝试提供您一些思路。
组织:除了做强者,更要做适者
在生物领域里有一个基本规律:物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能够存活下来的每一个物种,都适应了环境,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企业经营也是如此,我们建议「先量筹码,再找天堂」。就像「大象」企业找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善用自己的资源,从而顺利转型一样。先清晰定义自身价值,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赛道,尽可能利用既有势能,再根据自己业务和管理所需进行数字技术的升级。即便你没有「大象」企业般优渥的资源,一样能找到最适合且有益于你自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个人:充分重视人才,实现人与企业的共赢共生
技术赋予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人才也让技术更好地滋养企业发展。数字时代,人才依旧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与核心竞争力。面对不确定性,只有人才在心态、能力与行动三个方面与组织具有一致性,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助力企业未来之路走稳、走远。建议领导者需要更多思考,如何企业成长与个人成长的步调和方向一致、彼此成就。
在数字时代生存并适应,并非是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通过了解那些历经变迁却屹立不倒「大象」企业,摸清转型中企业可能遇到的阻碍,会更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DDI作为企业和人才发展的忠实伙伴,将陪伴企业一同找寻数字环境中最适宜企业的发展路径!
*本文为DDI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