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关键岗位空缺风险:核心岗位(如高管、技术带头人)因离职、晋升出现 “真空期” 时,若无储备人才,可能导致业务中断、绩效下滑,继任管理可提前锁定候选人,缩短岗位衔接周期。
降低外部招聘成本与风险:外部招聘高管岗的成本约为岗位年薪的 2-3 倍,且存在 “文化不契合”“能力不匹配” 等风险,通过内部继任可减少招聘投入,提升岗位适配度。
强化内部人才激励:明确的继任路径能让内部高潜人才看到职业成长希望,激发工作积极性,降低核心人才流失率,形成 “成长 - 贡献 - 晋升” 的良性循环。
继任管理需紧扣企业战略方向:若企业聚焦 “数字化转型”,需提前储备具备 “数字化运营”“数据驱动决策” 能力的继任者;若规划 “区域扩张”,则需培养熟悉新市场、具备跨区域管理能力的候选人,确保人才储备与战略需求同频。
既然内部培养是最佳选择,那么如何着手?以下六个步骤将帮助您系统地构建领导力梯队:
继任计划必须由高层领导与HR共同推动,而不是HR单方面的项目。
用数据展示人才缺口与业务风险的联系
获得高层支持,让继任规划成为企业级优先事项
不同层级的领导有不同的职责与成功标准:
一线主管:组织和规划工作,指导个体员工
中层管理者:将战略转化为团队执行
高层领导:制定企业战略方向
在各层级清晰定义领导力标准,并与企业战略挂钩,才能保证培养方向一致。
避免依赖“直觉”,而应使用客观标准:
考察当前绩效(业绩成果)与未来潜力(承担更大挑战的能力)
在人才盘点中,建立一致、公平的流程
许多组织在此环节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数据,评估就不够精准。
解决办法是:
使用沉浸式行为测评或情境模拟,评估候选人的未来岗位适配度
向个人提供精准反馈和IDP,加速发展
明确差距后,要有计划地补齐短板:
围绕领导所需的关键能力与挑战设计培养内容
结合小组学习、同伴学习与教练辅导
将培养与日常工作和未来目标结合起来
这样能提高参与度,也能让领导者更快成长。
继任计划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持续循环的战略。
定期审查人才梯队
与高层保持互动
动态更新数据,及时调整策略
只有形成长期文化,继任规划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继任管理不是 “应急方案”,而是企业长期的人才战略。HR 经理通过明确目的、系统化制定计划、破解常见问题,能构建 “关键岗位有人接、内部人才有成长” 的良性体系,为企业穿越人员流动周期、实现战略持续落地提供坚实支撑。从锁定关键岗位到动态调整计划,每一步都聚焦 “实用、落地”,让继任管理真正发挥 “人才安全压舱石”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