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铁路有限公司(MTR,以下简称港铁公司)是一家创立于1975年,植根于香港的上市公司,其铁路和物业等业务辐射国内外。秉承 「推动城市前行」(Keep Cities Moving)的使命,在全球拥有5万多名员工的港铁公司,用关怀备至、创新及可持续的服务,联系及建设社区,以成为广受国际认可的企业。
一直以来,港铁公司都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产,致力于与员工一起成长,为员工提供事业发展阶梯。透过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持续学习文化,港铁公司鼓励员工以创新的意念不断进取。
然而,近十年来,伴随商业环境的越发不确定,以及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港铁公司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
商业环境的不确定,造成顶尖人才不断流失,加之人员退休的常态,使得一些关键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知识与经验断层。
业务增长的背景下,大量新员工进入公司,新晋升员工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对培训、辅导及人才梯队建设提出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为此,港铁公司亟需提升领导者的领导才能,并传承港铁的价值观,在支持业务发展的同时,保存港铁文化以及「DNA」。
作为组织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层领导者,此时显得尤为关键。他们犹如组织中的催化剂,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思维和行动。在港铁公司这样的大型组织中,系统化地发展中层领导者,既有助于企业战略落地,又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石。
于是,自2020年起,港铁公司携手DDI打造的「企业发展阶梯」(Corporate Development Ladder,以下简称CDL)项目应运而生,并不断持续迭代进化至今,已成为港铁公司人才发展的年度关键项目之一。
培养对象:CDL项目针对港铁公司新晋升或新入职的中层管理者,致力于培养他们成为催化剂型领导者。
项目目标:作为港铁公司的年度关键项目,CDL项目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提升领导力:加强新晋升或新加入的中层管理者在领导方面的能力。
成为催化剂型领袖:帮助参与者了解港铁公司在诚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DNA,并成为港铁的催化剂型领袖。
认知自我:通过测评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能力现状和领导风格,并将优势转化为有效的领导力。
提升协作:尽管项目最早开始于疫情期间,但在项目过程中港铁公司始终坚持保留线下的部分,致力于帮助参与者扩大自身在公司内的网络,以促进协作。
项目规划:根据港铁公司的业务战略以及对于CDL项目的期待,项目组首先确定了港铁公司领导者的能力模型,基于能力模型进行需求分析后,通过体系化的设计,综合运用多种学习平台,为这些中层管理者构建了一套系统化、闭环式的学习旅程,涵盖自我认知、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持续强化四大环节。
(1) 自我认知:加强对自身能力长短板的洞察
有效的学习发展始于深刻的自我认知,唯有清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待发展需求,才能更主动地寻求发展。项目采用DDI的专业测评工具,经理人成熟度评鉴®(Manager Ready®)以及情境式能力测评(SCT),对参与者的能力进行评估。一方面协助他们加强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能力优势和短板;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培训提供依据,聚焦能力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2) 核心课程:聚焦三大领导力领域+港铁DNA
为期两到三天的核心培训课程是CDL项目的重点,聚焦对于港铁公司管理者至关重要的三大领域的能力——自我领导力、人际领导力和业务领导力。这三大领导力领域与「港铁DNA」模块,共同构成了学习旅程的主框架。
三大领导力领域的课程由DDI讲师或港铁公司内部经过DDI国际讲师资格认证(FCP)的内训师教授,培训也采用DDI版权课程,包括快速变身法:基层领导力导航(Leadership: ABC)系列课程,以及互动管理®:卓越领导者(IMExL)系列课程等。港铁DNA模块的课程则由公司内部的导师负责教授,内容涵盖企业文化、战略、商业模式以及改革等。核心课程的学习,致力于让参与者们不仅能够「会做事」,还能更「懂组织」。
在完成核心课程后,参与者还可以根据之前测评的结果以及自身的发展需求,自主选修公司提供的课程,进一步补强能力短板或深化专业优势。这种「以需定学」的机制,确保培训不再是「一刀切」,而是真正服务于个人成长与岗位挑战。
(4)持续强化:保障学有所用
领导力的提升并非一次培训就能完成的,行为的改变需要长期的支持与反馈。为此,项目特别设置了持续的强化机制,不仅提供一对一的辅导,还搭配在线学习的微课,让他们能够持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真正做到应用所学。这些机制共同保障了学习成果从「知道」转化为「做到」,真正实现了领导行为的可持续进化。
自2020年以来,港铁公司CDL项目的持续成功,并非偶然。在多年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四个关键成功因素——它们不仅是项目成功落地的关键,更是实现领导者行为改变、企业文化传承与组织协同的核心驱动力。
KPI强绑定:让人才发展成为管理层的「责任」而非「任务」
在港铁公司这样庞大的组织中推动变革,必须获得最高管理层的认可与支持。因此,CDL项目在2020年借力公司「建造未来」战略的推行以及绩效管理文化的变革,将「人」的因素正式纳入高层的KPI考核之中。
更重要的是,由于KPI的强绑定,项目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参与者的上级主管们都会主动跟进他们的学习进度,而非被动等待。人才培养也已从HR的推动,转变为管理者的责任。
所学即所评:培训不是「走过场」,而是年终考核的依据
CDL项目真正做到了所学即所评,项目依据能力模型中的8项核心能力,进行需求分析与课程设计。所有培训内容,都围绕这些能力展开,而最关键的是——每年年底的绩效管理评分,也是根据能力模型来评定。也正因如此,参与者对培训都非常地认真对待,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体验,而是影响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一闭环机制,让培训不再是「学完就忘」的一次性活动,而是与绩效、发展紧密挂钩的持续过程。
业务领导深度参与:内部讲师即榜样,教学相长促进文化落地
CDL项目大幅提升了业务单位的参与度,从需求分析到课程教授,除DDI讲师外,还有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内部讲师。尤其对于港铁DNA模块而言,由「自己人」来教授,更具说服力。通过对港铁公司的内部讲师进行国际讲师资格认证(FCP),DDI有效协助了港铁公司在内部建立赋能机制。
这些内部讲师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导师,更会在日常工作中成为「行为的榜样」。这种教学相长的机制,不仅提升了培训的有效性,也让文化传承不再是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领导者的真实行为,渗透到组织的肌理之中。
效果衡量:Impact Survey提供依据,多年数据沉淀形成趋势洞察
有价值的项目,必须用数据说话。因此,通过DDI的Impact Survey,项目组得以持续追踪项目成效,通过学员反馈、上级评价等多维度收集数据,并进行多年横向比对,形成趋势洞察。这些数据不仅为项目提供了管理层认可的充分证明,也使得项目得以不断持续优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更重要的是,多年的项目衡量数据沉淀与对比,让大家得以了解 CDL项目绝非短期项目,而是长期投资——它正在持续塑造港铁公司的组织能力与人才生态。
自2020年启动以来,CDL项目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覆盖规模:项目已累计覆盖超过 2,000名参与者,并助力他们实现了行为转变。
员工投入度:94%参与者反馈CDL项目增强了他们在公司的投入度。员工投入度调查显示,员工投入度提升了8%。
行为改变:项目参与者对自身领导力的正向评价提升了26%,同时他们的上级主管以及下属对他们的领导力正向评价分别提升了17%和21%。
业务影响力:项目实施以来,参与者实现了从培训到实践的转化,间接助力港铁公司孵化了多个创新项目。例如,有学员在接受培训后,充分实践所学的持份者管理、协作等能力,发起「LOUDER」平台,在港铁公司的商场内为香港本土文创者提供展示空间,不仅提升了本土文创的声量,也提升了港铁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再譬如,学员充分实践推动变革的能力,在香港地铁推动AI虚拟助理的落地,让大家了解技术是支持业务发展,而非取代人工的,实现了推动公司内部同事拥抱技术变革的目的。
业界认可:项目荣获香港管理专业协会(HKMA)最佳管理培训及发展奖金奖,该奖项被誉为香港培训界的「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