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2 人才管理的三大困境
04:27 让「人才管理」能够在企业内真正落地的六大关键保障
05:35 企业的特性影响着人才管理项目的实施路径
06:10 高管的角色不只是支持者,而是发起者
07:32 我们需要沟通沟通再沟通
08:26 通过赋能成就组织力。
09:08 制度匹配才能走得久。
10:51 纪律地执行与跟进是落地的关键
有个现象对大家而言或许并不陌生。比如,近些年来高潜后备的培养方案衍然成为了企业年度培训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每年,企业都会在例行的人才盘点会中选出高潜后备人才,纳入人才池,之后开展一段精彩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之旅。而在一场壮观且仪式感满满的结业典礼后,整个高潜后备项目也随之闪亮落幕,成为一个充满回忆的历史事件。下一年,企业又将继续重启一个新的项目,类似的活动也重新上演。
这样的「年度大戏」想必在许多企业都在反复发生,类似的现象可以被称为「无疾而终的人才管理项目」,而这样的结果想必也不是大家所乐见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现象的产生呢?企业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真正保障人才管理举措的落地生根呢?
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导致这些人才管理项目「有形无魂」的原因是什么?
现实中企业有许多与人才管理相关的执行方法,例如:首先建立人才标准,再使用工具、方法进行盘点,之后排九宫格,与高管讨论遴选人才,最后安排大量的培训活动。但尽管这一连串的活动看似完整,也很系统,但却也往往难以逃脱以下这三类困境:
第一类困境是,各位HR伙伴永远的痛,也就是高管不支持。
这是许多HR伙伴最为困扰的,得不到高管的认可包括他们在各式活动的参与率会很低,不认同应用客观工具评价选出的人选,在培训活动中给出负面的评价,或是个人发展中无法扮演好教练的角色。这些现象会让人才管理项目的承办人头痛无比,也觉得有心无力。
第二类困境是,企业发掘也培养了高潜,临到用时依然无人可用。
许多企业高管会感叹每年花了这么多资源在人才培养上,但真的需要派兵遣将上战场时,又找不到适合的人才;又或是这些后备高潜虽然被选入人才池,可是未必有很好的任务表现机会。入选人才池固然可以学习,也结交了人脉,但却与实际工作任务没什么关联。
第三类困境则是,优秀人才往往更容易流失,自己费心培养的高潜最终常常为其他企业所用。
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每年例行的人才盘点会中,发现上一年名列九宫格第一格的优秀人才已经离职,多半都是因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被挖角。有些企业高管就会感慨或质疑,是否是人才发展方案让优秀人才曝光,也进而加速了流失。每每此时,或许你自己都会反问自己,人才发展项目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以上的这些困境的产生,其实意味着企业人才发展方案或人才管理举措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环节,导致培养的成果没能达到预期。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长期议题,也需要有通盘的规划,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这就需要讨论我们今天的第二个问题,除了「业务链接」这个必选项,企业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人才管理举措真正「落地生根」?
众所周知,人才管理是由不同环节串接而成的长链条,由定标准、选高潜、促发展、用人才四个环节组成,其中各个阶段的方法论固然很重要,但方法论本身其实无法保证任何结果,关键在于 「怎么做 」才能确保实现健全的人才管理。
而「怎么做」与企业现行的状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堪称独一无二。也就是说,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落地路径,考虑点也各不相同。对于企业的特殊性掌握得越到位,同时也有相应的举措来应对,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较高。
要想让「人才管理」能够在企业内真正落地,以下这六点保障举措是关键:
第一,企业的特性影响着人才管理项目的实施路径。
每个企业面对的内外部挑战各不相同,需要优先聚焦的关键岗位或层级也会不同,培养的用途更是因组织而异,企业的运作,诸如决策机制、沟通习惯、组织分工以及文化价值观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规划项目落地的实施路径时,必须考虑这些会深度影响人才管理举措「落地生根」程度的因素。
第二,高管的角色不只是支持者,而是发起者。
越来越多的专家都指出「后备培养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需要相信人才发展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同时成就下属也是个人的事业成就,愿意跳出来成为人才发展项目的发起者,带头去做人才检视、辅导活动,扮演一个好教练的角色。有这样的态度,同时付诸行动,才能让人才发展计划有持续的动能。
企业中,具备越多这样思维的高层领导者,人才发展计划成功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当组织中具备这样思维的领导者为数不多时,在规划人才发展计划时就必须将这一议题列为挑战,并积极面对。
那么,如何促进高管的认同呢?可行的做法有很多,比如多多安排高管需要参与的活动,活动中涉及带有教育性质的内容来影响高管;或者是在选择优先的执行部门时,将该部门的主管支持度列为重要的选择标准,毕竟有好的部门执行成果成为标竿,是最有力的影响策略。
第三,我们需要沟通沟通再沟通。
人才管理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是很多元的,不仅包含企业的高层主管、后备高潜的直属领导、教练、导师、HR执行团队、顾问团队;还包含比较外围的人员,例如被提名但未入选的员工、HR执行团队以外的人员,乃至于企业全员,都可能是需要沟通的对象。
众所周知,好的人才管理项目口碑,能够为企业形象带来很正面的影响,因此我们非常建议你在人才发展方案中,正式将沟通这一环节纳入计划活动中,而不只是初期的启动会。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都需要考虑沟通的议题。
第四,通过赋能成就组织力。
人才发展项目中,有不少成员需要具备发展正确的观念与技能,例如教练、导师需要有辅导技巧;高管们需要有识人用人的辨识力和决策力;HR团队需要有人才管理相关的知识与落地执行推进的能力等,这些都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技能培训,或者在每次的项目活动中包含建立思维或是澄清观念的环节,用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调整或者建立正确的观念和技巧。
第五,制度匹配才能走得久。
在企业内部,人才发展活动往往由「项目」开始,由某一个关键岗位或者某个一部门的后备发掘培养开始。但在试行运作后,必须设法让人才管理这个议题形成机制化,未来形成组织每年需要例行性执行的常态性活动,这样才能让人才发展成为企业的「DNA」。
除此之外,打通「育人」与「用人」会是「落地生根」的关键,也是促成人才留任的重要事项,同时也代表着发展是有实际成果的。现实中,企业最普遍的现象是,「育人」由培训发展部门负责,可是「用人」的权责却在组织发展部门或其他部门,这其中就存在着断链。
怎么样才能弥合这样的断链,让企业的人才管理形成机制?一个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公司高管组织「人才发展委员会」进行整个计划的牵头,而培训部门与组织发展部门同时都是项目团队,在重要的「用人」时机点,让后备高潜名单或记录上的人才都有提出看法的机会,让这群后备高潜在组织内部得到更多曝光的机会点。人才用得上,后备高潜计划才能有更好的口碑,既让领导者们更愿意领头去做,也让员工们看到发展的可能性,更愿意主动争取发展的机会。
第六,纪律地执行与跟进是落地的关键。
在多数的企业中,业务活动的优先级别均远高于人才发展活动,这代表了组织的重视度。预先安排人才发展的相应活动,同时有纪律地坚持执行,会是人才发展成功的领先指标。
而预先铺排好计划的同时,确定衡量指标,则是逐步迈向成功的有效动作。通常,衡量指标主要分为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
过程指标较多考核人才发展活动是否如期执行,或是相关人员的参与度或满意度;而结果指标比较常见的是,后备高潜人员任务的完成、能力的成长,以及这些人才的留任率等。近期,更多企业会选择以后备高潜的轮岗或晋升人数,以及重要职缺的填补率,甚至干部平均年龄的年轻化等,作为重要的结果指标。
明确的衡量指标能够带来压力和清晰的目标,助力执行人才战略的落地,而惟有事前想得足够清楚,才有可能明确清晰的衡量点。也正因如此,人才发展计划的完整度是成败的要因。
了解了以上这些将人才管理 「落地生根」的关键点,你是否已经准备好立即行动起来了?
以上就是我想和你分享的,如何确保人才管理举措在企业内「落地生根」六大关键保障:在《组织永续:人才管理启示录》白皮书中,我们为大家分享了许多应对企业人才管理全流程挑战的破解之道,欢迎你点击下方图片下载白皮书完整版。
▼